歌連臣角探射燈碉堡◈懲教所出大浪灣`*

監視藍塘海峽

難度︰初⭐⭐()
行程︰5km/3hrs

歌連臣角探射燈碉堡位於砵甸乍山以東海岸,歌連臣角道近懲教所約60米以下岩台上,探射燈碉堡有兩座,近路的一座簷頂已塌下,較遠的一座簷頂仍然完整(數年後已倒下),二戰時間期兩座碉堡負責監視不同角度的藍塘海峽;碉堡對下是岩岸平台,背後、側邊是斷崖直壁,迎面風高浪急,感覺置身天涯海角(可惜地點熱爆後,人潮絡繹不絕)。

觀賞後可走懲教所捷徑到大浪灣,免却走回頭路之苦。

風門石澗 (歌連臣山)`*

主崖

歌連臣山昔日叫作風門山,其東南山谷的一支石澗因此名風門石澗,該澗匯合馬塘坳坑及砵浪坑流出大浪灣,澗分兩段,以引水道為界,下段以崖坡為主,上段雖藏於林內,仍常有微風輕送,不知是否與風門山之名有關,起初是陡斜石河,其後走疏林出東北山脊。

相關遊記︰

由大浪灣村入澗是樹林中的平流段,不久出林已是連串不斷的岩崖斜坡,雖有百米之高,但不削直,且有級狀石脊在旁,不須險攀;崖壁斜走有200米之長,細分可有六層,主崖在第二層,崖下水潭,崖頂接天;第四層頂築有人工池,此頂最平闊,遠眺整個大浪灣村。

歌連臣山>猛鬼橋>峰華邨`*

民間稱作猛鬼橋的英式高架古橋

難度︰初⭐⭐()
行程︰3km/1.5hr

歌連臣山南面接連雲枕山及打爛埕頂山,著名靚景郊遊路線龍脊走在後兩者山脊之上,其後郊遊徑繞道歌連臣山西南山腰出大潭峽;如不繞道,也可由龍脊直上雲枕山,再到歌連臣山山頂,此處也可返回大潭峽或馬塘坳。

大潭峽返回市區,經常穿過墳場到柴灣,也可加遊英式古橋(猛鬼橋)到峰華邨。


獨木舟Kayak -- 海下灣海岸公園 (短片:海底)`*

獅鬃水母

海下灣海岸公園位於海下灣,海上界線以連接嚮螺角與棺材角尖端的直線為限, 並穿越銀洲和磨洲的北端;陸地的界線由沿海岸的高潮線劃定。公園內有四個主要珊瑚群落,分別位於磨洲西岸、響螺角南內灣、串螺角北面及碼頭以北,除磨洲珊瑚群落區外,其餘三個都是禁止機動船隻進入避免傷及潛水人士及珊瑚。 

今次獨木舟(Kayak)旅程只在串螺角北珊瑚群落區短暫停留及於三抱石(非珊瑚群落區)浮潛。

生物︰石剎婆(孟加拉豆娘魚)、獅鬃水母、咬手仔(短頭跳岩鳚)、黑沙鱲、鶴針(無鱗煙管魚)、雞泡魚(四齒魨)、尾斑鈍鰕虎魚

布袋澳內灣

布袋澳位於清水灣半島,三面環山,只有北面一長而窄的清水灣出口,形以布袋,故名,西面是田下山,東、南兩面是清水灣鄉村俱樂部。內灣水流緩慢,淤泥堆積,為一泥灘。

布袋澳

深圳 梧桐山(郊遊線)`*

梧桐山高944米,東臨南海大鵬灣,西鄰深圳水庫,南椄香港紅花嶺,與香港山脈相連。梧桐山自西向東漸次崛起,分布著三大主峰:小梧桐、豆腐頭、大梧桐,史稱「三峰秀拔」。「梧嶺天池」譽為明清「新安八景」之一,如今「梧桐煙雲」是「深圳八景」之列。據介紹有「十里杜鵑」、「梧桐茶海」等花海景象。
要登梧桐山,除可跟官方已開發步道外,還有多條崎嶇山徑及溪流可達山巔。今次行程倉卒,沒有預備任何資料,只好跟隨步道而行,一登「鵬城第一峰」。回家後整理照片,竟然發覺一雲霧照片似曾見過,原來是「梧桐煙雲」的介紹照片,可見此景所言非虛,值得一遊!

梅窩>白富田>南山`*


難度︰初⭐⭐()
行程︰6.5km/2hrs

梅窩碼頭去大東山,一般會由麻布村行南山古道接鳳凰徑第二段,如想避開市中心,直出行山徑看海景,也可由梅窩碼頭路上山行鳳凰徑第十二段,先繞著海岸二、三十米高橫行,再轉向緩斜上山,此段遠望海景,由北至南包括萬角咀、喜靈洲、芝麻灣,一一盡在眼簾;繼而是白富田林蔭段,途中設有燒烤場,至山頂是開揚景觀,留意L130位置須要右轉下山到嶼南道接回鳳凰徑第二段到大東山。

雙龍石澗(上段)`*

龍尾朝天

大東、二東山水系,無不以"龍"為澗名,北面有東涌五龍:黃龍(主源)、東龍、臥龍、藏龍、北龍和其他黃龍支源(也以龍為澗名);東面有梅窩五龍:蓮龍、潛龍、蒼龍、銀龍、龍尾; 西面有西龍、降龍、龍躍;南面有雙龍、青龍、南龍。除南面三龍各自獨立外,其餘各龍皆是匯流於一主源後才出大海。

南面青龍與雙龍被稱為「嶼南雙璧」,而其各自上源尾段也巧稱為「龍尾」:前者為「青龍擺尾」,後者為「龍尾朝天」。今次探遊雙龍石澗(源起二東山和蓮花山流向貝澳)上源(南嶼郊遊徑至鳳凰徑一段),正如前述,崖壁處處,尾段流瀑從數十米高坑壁彎彎傾注而下,從壁底仰望仿似「龍尾朝天」。

相關遊記:雙龍下源

婆髻山北脊 (雙東坳>大蠔灣)`*

婆髻山北脊

難度︰初⭐⭐()
行程︰12km/2.5hrs

雙東坳西連二東山,北接蓮花山,兩個方向確是郊遊賞景好選擇,但若遇上強風濃霧,又不想回程歸家,也可走北線從蓮花山起經三山台、鴨腳瀝徐徐下降,此段路程高度或許仍在濃霧之中,沒有景觀可言,隨後由牛牯膊起急降至婆髻山,濃霧漸散可遠眺東涌,轉向婆髻北脊繼續下走到大蠔灣,此段海景更加遠至屯門青山、大欖涌一帶,順道可遊白芒村更樓、試劍石,最後乘車返回東涌。

河背坑、鱷魚朝天*

遇見物種:縱條銀鱗蛛、變色樹蜥/雞冠蛇、曉褐蜻、刺葵

河背水塘建於一鍋形山谷內,山谷只有北面一個出口,出口建有一條百多米的水壩用以截流儲水。山谷南面山嶺後方是田夫仔、上塘和白石橋 ; 北面是八鄉河背、長莆等。而河背坑是一條由南面山嶺流向水塘,再從水壩向北而下的溪流,坑道可分為三段: 下游段是防洪渠至引水道,入口是一塊濕滑巨型烏黑崖壁,高20~30米;中游段是引水道至水壩,也是崖壁坑道,崖壁並不傾斜,也不濕滑,連綿不斷約長200米緩緩攀升,流水伴隨於旁奔流,此段為精華所在,崖頂之後進入平流區,宜在有機農埸離澗;上游段是水塘南面山嶺集多條分支流水於一主源再流向水塘,形以葵扇,樹木茂密遮天蔽日。

"鱷魚朝天"據香港郊野活動聯會重新整理的《香港群山譜》所指的地點是在蓮花山白石橋測量柱以北約450米的山峰,高540~560米,山峰稍下建有一山火瞭望台,至於為何稱之鱷魚朝天,網上有多個版本,在此不作考究。

河背水塘中游段

海防博物館*

魚雷發射站

博物館的前身是舊鯉魚門炮台,除室內展品外,室外還有溝堡、砲台、魚雷發射站等等,可貫穿順遊,不用重複路線(不去接待大堂,不乘升降機): 軍車及大砲>火藥庫>軍事殘跡>中央砲台>室內展廳>上層>隱式大砲一號>隱式大砲二號>南溝堡>壕溝>北溝堡>壕溝>西溝堡>西砲台>儲油室>魚雷發射站>渡口砲台(維修中)

鬼怒坑、圓墩西坑`*

鬼怒壁

鬼怒坑源起清快塘流向深井沉澱塘,澗道平緩,小徑穿插於河廊兩旁,便於不欲涉水遊人,源末呈3字走向,有一崖壁高約40~50米,為全澗精華所在,崖頂後澗道復平緩,不欲繼續前溯,可依右旁山徑離澗。

圓墩西坑(山澗叢集稱之圓墩石澗,但圓墩東面有圓墩東坑"蛇舌坑",北面也有圓墩北坑"流向大欖水塘",為免混淆,稱之為圓墩西坑)經民安隊圓墩營西則平原流向豪景花園,但中途被引水道截流,下段呈現一大塊乾壁,約有40米高,坑道最後終於屯門公路人工渠口。坑道雖短,但不乏高崖流瀑,唯探遊者不多(今天所見情況),只見殘舊絲帶路標,樹枝橫生阻途,橋位出口上山路段已雜草叢生及下降引水道下段不能越過屯門公路,只能沿路返回。查坑道左則約200米有鄉村小徑,不知有否能人異士開闢小徑貫穿。

牌額西坑`*

牌額西坑集牌額山、牛湖墩及大輋嶺墩之流水與秋風石澗匯流,再匯合正坑和龍坑經鯽魚湖出北潭涌。牌額西坑右源入口不遠有一高崖70~80米,分四層,尤以第四層最險: 第一層並不陡峭,第二層可左轉入隔鄰坑崖避險(也可直接攀上),第三層可依崖左扶樹而上,第四層須小心避濕攀崖而上。過崖之後,有兩處昔日農田痕跡(難以想像昔日村民怎樣到達此地作業),意味著澗道平緩,源末再次陡斜(今次旅程末段出源位須要修正)。

雨季必有可觀雙飛瀑

馬麗口坑左源`*

馬麗口坑位於大老山隧道馬鞍山入口對上,是官方地名,其左源起於大老山匯流牛坳山之水 ; 右源則自大老山經流觀音山村。坑道寬闊,稱之為澗並不為過,澗床多為大石,石上長滿苔蘚藻類,但並不滑溜,林陰之下青翠舒適,唯是日黃猄蟻肆虐,須急步快走。 坑分三段: 下源由水壩至隧道 入口,並不值得一遊,中段由水壩至左右分源位,澗道平緩,只有小潭佈,左上源較為陡峭斜,但並不難行,潭佈也較為可觀。


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