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馬鞍山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鞍山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大藍湖石澗--〉飛鵝山道 出井欄樹*

20210801

慢行︰1.8km/6.5hrs

大藍湖石澗集東洋山、大老山、東山及枕田山之水流出蠔涌,此澗澗床寛大,樹木林蔭亦不能遮蔽整條澗道,初段海拔160米,澗左有岩石石窟,內有蝙蝠(不要打擾吧!),旁邊瀑布水簾打在一塊大石上,如果水量夠大,水簾遮蓋整塊大石,模樣極似小兔(是日水量仍然不夠)。

海拔210米左右分源,兩源皆可至飛鵝山道,行右主源不久遇上此澗主瀑,隨後進入S形曲折澗道,澗道長200多米,有不少精美小瀑。海拔270米再分左右源,兩源同樣可出飛鵝山道,繼行右主源,是日豐水,沿澗流水不斷,溯至海拔420米,窮途沒路,左源逃出,此路綁有絲帶,但路況並不明顯,似是新開。


蠔涌谷古道 大藍湖人工瀑--〉黃涌石澗小堤 車公古廟

20210725

慢行︰3.5km/2hrs

蠔涌谷三面環山,集三條山澗(黃涌、大藍湖及百花林)之水匯流蠔涌河。蠔涌古道是昔日鄉民往返九龍之要道,現今已是鄉村小徑,西側是多個有機農莊,東面是荒田濕地,小徑長約千米,半小時慢步可到衛奕信徑。近牛背窩村有一間漢英學校,校學已經荒廢,但建築物仍然全在。前述大藍湖石澗水量充沛,每逄大雨過後,其堤壩必成可賞瀑布。

躉場>菠蘿輋路>軍車路`*

甲邊朗遠望大金鐘

難度︰初⭐⭐()
行程︰4.5km/2hrs

由西貢市上山馬鞍山,主要有三路:馬鞍山郊遊徑、波蘿輋路及竹洋路,波蘿輋路又有多條鄉村小徑可接入其中,免去與車同行的悶途,今由油麻蒲街出發經過躉場,穿越甲邊朗鄉村小徑,最後從甲邊朗下里接回菠蘿輋路。

菠蘿輋路沿著山腰慢慢上升,經過石壟仔新村,路邊三層高丁屋有如半山別墅,過後景觀開揚,遠眺西貢海,最後一個路口「隔坑墩路」之後,留意左邊護土牆是軍車路的入口。

舊日軍車路,現時路況比起數年前已經變得開明易行,此路橫過三澗,分別是金鐘坑、彎曲坑及巨壩石澗,最後接回菠蘿輋路西來的小徑,小徑橫過馬西石澗後接上麥理浩徑。

馬西石澗 (精華段)`*

中字疊瀑

馬西石澗乃舊九大石澗之一,其位置在麥理浩徑M078至M072一段之左側山谷內,源頭馬鞍山、彎曲山,源末西貢,故名馬西石澗。石澗大致可分三段,首段由龍尾村至軍車路,次段軍車路至轉折西向之前,此段是全澗精華所在,尾段窮源出麥徑M078之前。


精華段由軍車路橋位入澗,經過數道堤堰,有一窩形深潭,潭上有巨石,頗為特別,過盡堤堰後,首景是在分支位置的絡絲瀑,此瀑從高崖處絲絲落下,此左支是惡險之途,小心誤闖;馬西主源從右,走過半邊壁峽坑流,盡頭是一幅夾角斜崖,長流從高處瀉下崖底扇形大潭,角度關係不能望見源頭,其實此乃中字瀑瀑尾,攀上右邊山路繞過高崖,途中可見高崖瀑布流經疊潭時狀似中字,重回澗道稍為平靜,不久再有一矮峽瀑,峽左或右都有山路可以繞過,甚至從瀑左斜壁直接攀上也可;再度遇上石坡流水之前可於澗右覓路離去或繼續上溯至海拔約330米,竹林中有隱徑離開。

窮源 馬西石澗`*

黑壁弱流

馬西石澗源起馬鞍坳,流經龍尾村出西貢市,龍尾村以下溪水污染不宜溯遊,龍尾村至軍車路一段平凡澗途,軍車路至轉向西折前的一段最為精彩,轉向後窮源至麥徑更為少人到遊。


窮源段︰石坡流水過後,轉向西行,澗道隨即收窄轉為平流,溪水從石頭底下慢流,草叢樹藤常常阻路,乾坑過後進入攀升段,凹凸岩面分層而上,弱流從高處網狀而下,令本已絕望的遊人重新抱有期盼,可惜此景數分鐘後消失無踪,澗道重回荒坑模樣,至谷口甚至沒有出路,地理角度應從澗右山坡離去,可是草叢高及胸膛,不敢潛入,選擇了荒坑直上麥徑。

礦場內脊、昔日露天礦場植被區`*

大金鐘、昂坪高原、礦場外脊

馬鞍山南向山脈是彎曲山、大金鐘,在馬鞍坳之前分出一脈折西,此脈稱礦場脊,海拔570多米再分兩支,南向的稱作礦場外脊,西向的名叫礦場內脊,內脊比外脊難行、易迷途。


礦場內脊自與外脊分開後,景觀仍然開揚,更能望見外脊稜線,其塌泥成谷的景象與昔日露天礦場開採後的「武林聖地」,中段坡度趨緩,密林夾道,不見山景,尾段在海拔350米以下,是昔日露天礦場遺址,現已重新成為茂密林區,不留一點昔日礦場痕跡,此地帶若不是綁有絲帶路標,極易迷途,因此不宜黃昏進入,越過礦場地帶後,須登上廿米高小崗,再次下走會見到半邊人工渠道,此渠邊是內脊唯一見到的遺跡,最後穿過一片草地就可到達馬鞍山村路。

馬鞍山村路`*

馬鞍山村路

難度︰初⭐()
行程︰4km/1hr

馬鞍山村路,一條由恆安邨上山的單線車路,山上設有燒烤場,車路盡頭接駁馬鞍山郊遊徑到西貢市,除此之外,更是探索馬鞍山險地必經之路,例如燒烤場通往吊手岩、雁谷迷徑,礦場遺址有內、外兩脊通往馬鞍山,馬鞍山村通往鹿巢山賞奇石,車路橋位以下是馬大石澗,以上是西馬肚坑;此路還是晚歸者得以安全回家之途!

相關遊記︰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花心坑村`*

大輋村

難度︰初⭐()
行程︰2km/30min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會集各處巴士路線,由此下車,可到之郊遊地點著實不少,由收費站上山,右轉可到觀音山村出慈雲山、溯遊馬麗口坑及上牛坳山;左轉過天橋也可登上牛坳山、溯遊老鼠田坑;繼續前行到花心坑村,溯花心坑(石澗)或到梅子林,上石芽山......

花心坑 左源 (石花坑)`*

花心坑主瀑(壁)

花心坑分兩源,主源右起自黃牛、水牛山夾谷;左源來自較矮的石芽山西谷,源末是花心坑村,故亦稱石花坑。花心坑村後第三道堤堰刻有花「深」坑三字,有別於現時用字「心」。雨後與枯水之時,澗貌截然不同,今枯水只見反光濕壁、連環死池,但雨後必有可觀的瀑布、急流。

此澗入口兩側是民居圍欄,分源前澗闊平流、澗容平凡,右源入口被藤蔓堵塞,左源攀升40米後見首壁,首壁分兩層,中間是窩池,其後是黑黝板壁;過後澗道收窄,置身於淺峽窄坑之中,見連環疊池,坑中弧形圓池可見此坑常有大水;窄坑中斷換上被礫石填平的坑道,走上礫石面、穿過倒下樹、避開荊棘樹藤,再攀窄坑泥壁,壁頂稍緩處又是急升斜道,途中再有前後兩壁,前壁橫開,右邊缺裂成坑,後壁同樣橫開,但平滑如板;坑道再次被礫石填平,過後又復急斜凌亂窄坑,一個濕滑垂直位置,放了第一次長繩。

海拔420漸見光亮,繼續攀升至谷口,前方是山泥傾瀉之泥石坡,留意進入泥石坡之前,右邊有舊路可離澗,可惜路徑已掩埋於草叢之中,選擇踏上鬆泥碎石坡離開,先踏石走中路,再靠左接近竹林,此時再次放下長繩,最後橫移爆林攀石至山脊主徑。

注意山泥傾瀉之地,看似易行,著實危險處處,陷入險中往往進退兩難!

串走三山(石芽、水牛、黃牛) 到 花心坑村`*


難度︰初⭐⭐()
行程︰4km/2.5hrs

花心坑東南山谷由石芽山、水牛山及黃牛山所組成,三山相連,山脊稜線緊接,除石芽山的一段較多上落之外,水牛及黃牛頂起伏不大,尾段黃牛西脊下山雖是急降,但有石級或木板級鋪設,亦不難行。如不串走,亦可由水牛頂東行石脊下山至打瀉油坳或由黃牛頂經石城到麥徑第四段,又或由黃牛西脊途中左轉下山至石芽背。


插桅杆坑 (大老山)`

插桅杆坑

大老山北脈指向沙田圍、愉翠苑一帶,山脈左、右橫出多條山坑,其中一條流向插桅杆村,稱作插桅杆坑。此坑只有600多米長,流水量亦少,下段是暢通的斜崖石坡,其後是小型坑峽,間中有一兩小瀑出現,坑尾段平流以至草叢阻路不能再前進,須於坑左爆上草坡,攀升30米後接山脊線可離去。

大老山北脈 (觀音山、崗背頂、多石頂)`*

稜脊上分層墓穴

難度︰初⭐⭐()
行程︰3km/2hrs

大老山北脈,西面水泉澳坑,東面馬麗口坑,山脈呈稜脊由觀音山、崗背頂、多石頂至牛皮沙。多石頂景觀開揚,西向饅頭墩、水泉澳;北向沙田圍、愉翠苑一帶;東向牛坳山、黃牛山。此脈(今日所到處)有兩處軍事遺蹟,一在觀音山,另一在多石頂以南。


官坑脊東支(大洞禾寮)`*

象額、馬肚險地

牛押山東北方向山脊至官坑,稱官坑脊,山腳又可到泥涌,海拔約200米西出分支到樟木頭(相關遊記︰折雁坑、折雁峽◈官坑脊西支),於更高位置海拔300米左右,東出分支到大洞禾寮,或可稱官坑脊東支。

官坑脊東支一向甚少人跡,於山脊岔口更有人將長繩攔於東支岔口,錯誤示意不能下山,東支除初段芒萁草叢路段較為迷惘及中段一個位置須繞道山脊右下方之外,其餘路徑不致於不通,東支是欣賞象額及東馬肚勝地的最住地點。

彌天棧道(東馬肚)`*

「人在天涯」同高

馬鞍山北連牛押山,山脊路徑崎嶇難行,然而山脊東面百米以下有一懸崖棧道,稱彌天棧道,更是兇險難越,棧道大致可分三段︰中段最為驚嚇,底下是馬肚三險壁:螺旋壁、斷鳶壁與彌天壁,三壁連環緊扣,長約三百多米,是東馬肚坑上源谷口,此段棧道約有八大兇險位置,不可失手,否則跌下百米崖底;北段由牛押山官坑脊始至馬肚三壁,包括急斜山徑,石河與林徑組成;南段由馬肚三壁至象門底下通道,再接樹帶棧道,此段經過大洞脊、靈象脊、赭淵頂、人在天涯與象門右崖之下,途中上上落落,不少攀越難位,但遠不及中段之驚險。

此為險線,須有經驗人士帶領。

相關遊記︰

樹帶棧道(馬頭峰)`*

樹帶棧道

馬鞍山東側彌天棧道,由官坑脊北來橫越馬肚三壁 (相關遊記︰東馬肚坑◈螺旋壁東馬肚坑◈彌天壁)至象門(相關遊記︰彌天棧道◈象門)底下,此時位於馬頭峰底下百五米的崖底,崖底有一狹窄棧道繼續南往馬頷峽,棧道左旁是懸崖,幸有林木沿崖生長,不至腳下無憑,山友稱之樹帶棧道,繼續南走,棧道折向下降到荊棘石河與馬頷峽,橫越後可出至麥理浩徑第四段。

馬頷峽◈荊棘石河◈麥徑4`*

馬頷峽、荊棘石河

馬頭峰(馬鞍山主峰)東南是裸露企直石崖,一峽之隔另有一矮百米的山峰,兩峰之間山峽稱馬頷峽,峽內滿布大石如石河,峽底較低位置荊棘灌叢茂密,遮蓋大石,山友稱之荊棘石河。

荊棘石河下段相信近年已無人跡,上段可由樹帶棧道攀越一道危崖後到達,此段石河已無荊棘阻路,可快步踏至馬頷峽頂之山徑主路。

大洞脊◈赭淵頂`*

赭淵

馬鞍山以東除了麥理浩徑之外,還有兩脊可登上頂,分別是官坑脊和大洞脊,官坑脊又較大洞脊多人氣,因大洞脊盡頭是彌天棧道,北行棧道經過馬肚三險壁(相關遊記︰東馬肚坑◈彌天壁東馬肚坑◈螺旋壁)之頂,多個險位,如東行棧道也不容易,離開棧道也要穿過象門或樹帶棧道;官坑脊北行則可到雁谷迷徑,迷徑有多路上山或下山。


彌天棧道◈象門`*

象門

馬鞍山東側山勢削直,然而山峰對下百米有兀突石塔高百米,形如石窟,石塔中有一峽,峽崖兩側對峙,門窄而深斜,直落至塔底,由大洞禾寮方向遠眺,山形輪廓似隻大象(相關遊記︰大洞脊◈赭淵頂),石峽故名象門;象門右方石崖雖然企直,仍有險要棧道橫越上崖與下崖之間,最後險攀「獸人崖」後(相關遊記︰人在天涯◈象門◈象門右崖),脫離險境;繼續右看,是人在天涯所在(相關遊記︰人在天涯◈象門◈跳板石),天涯險線要從石塔底部上攀,天涯右側還有手指石柱可一遊。

🌏奇形怪石︰野猪崖、象門靈犬


馬鞍山◈礦場外脊◈礦場谷`*

扭紋石

難度︰初⭐⭐⭐ ()

🌏奇形怪石︰扭紋石椅、懸空石台、礦場谷石門、邪惡Iron Man

馬鞍山礦場遺址,東面有山脊可登上馬鞍山主峰,山脊分左右,左邊稱礦場內脊,右邊是礦場外脊,兩脊於海拔560多米合二為一。外脊於海拔約500米有多塊裸岩大石,山徑旁邊是扭紋石椅,石椅下方多塊企石有孔道通往山徑西邊的山谷,谷內有懸空石台;繼續下行將會到達礦場遺址,遺址路旁也有岩牆酷似Iron Man。


石板坑(上、下段)`*

石板船

石板坑,女婆山以北山谷流經突破青年村出亞公角漁民新村,石澗分兩段,以青年村為界線,界線出入口須用智慧尋找出入口,另青年村外圍有一道無底鐵橋,可通對面山,初步目測路口明顯,但未知稍入路況;如續遊上段,用自已方法於引水道右上方前行,再返回澗道。

全段石板坑不短,足有700多米,由水平面溯至海拔200米左右,除中間一小段屬於近平流外,其餘都是石板斜崖,斜崖連綿不斷,每到稍緩處,樹叢遮擋坑道,以為斜崖完結,穿林後發覺前方仍是沒有盡頭的石板斜崖,重複數次後到達突破青年村下方塌陷的引水道,引水道下方是沖溝塌谷,此為下段。

上段由青年村返回石板坑開始,入澗後不久見人造石堤,旁邊磚砌破橋石躉,約兩人高,橋下有一長形洞,看似舊屋門口,對岸還有另一較細石躉,此橋是否承托水管之類或是行人,不得而知;繼續前行不久,再次出現下段的石板斜崖,斜崖也是看不見盡頭,不過難度相比下段較低,崖盡入林,數步後坑右上山,上山前如繼續前行會見到鐵板橋,過橋後無路可行,須折返原路繼續上山,十數分鐘後接回山脊主徑。

數石景,上段石板有連環大小壺穴,下段有坑中石船。

注意此澗石板斜崖連綿不斷,石面沖蝕得平滑,石紋倒及,沒有著力點,只能靠鞋底磨擦力,有點像彌䃟石澗摩天崖石面,評為險澗。

🌏奇形怪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