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井山`*

大潭港、紅山半島

紫羅蘭山東南相連的山體,其北面大潭水塘注水後看似獨立於一隅,體積不大,卻被冠以數個山名,順時針分別是孖崗山(386米)、長連山(344米)、老虎山(293米)、蓮花井山(256米)和龜山(216米)、馬坑山(268米),每個山峯高低相約,距離不遠,可以連遊。

以下相關路線,可以自由組合:

登上蓮花并山(除由老虎山或龜山之外)可由大潭篤水塘南入口附近護土牆進入,山脊斜度十足,400米距離需要攀升250米,山徑兩旁偶有大樹可供攀扶,但較 稀疏,走在烈日下較為辛苦,至山峯高點,西接老虎山,南駁龜山。

龜山南坑(SL13)`

龜山南坑

龜山與蓮花井山之間,南、北各有一條短坑,名龜山北坑和龜山南坑,南坑長度300多米,由龜蓮坳直落赤柱東引水道,全坑缺水,走在亂石之上,上源枯枝蔓藤較多,下源暢通無阻,不到一小時可完成旅途。

馬坑左崖(馬坑左支)`

馬坑左崖

查看地圖OsMap計劃行程,一條路徑由大潭篤水塘連至淺水灣坳,應是赤柱東引水道至西引水道的路徑,東西引水道本身是一條適合一家大細,十分輕鬆的路線,全段英泥平坦小路,畔以引水道,可遠眺赤柱,銀洲一帶海景。誰知道,由大潭篤水塘西行出發,當行至馬坑,引水道路盡沒有連接西引水道,只可下行梯級到赤柱峽道巴士站,難道OsMap上路徑有錯?
尋根究底之下,發現連接東西兩處引水道的是馬坑左支及一條非一般的橫山徑,已更正OsMap上的資料,避免誤導其他使用者。

孖崗南峰左脊◈孖崗北峰`*

舂坎角配水庫

孖崗山南北兩個相約高度的山峯,南北縱向,山脊是衛奕信徑,亦是來往淺水灣坳至赤柱的主山徑,然而由孖崗南峯起,分兩脊南下至赤柱峽道,右脊是衛奕信徑,左脊側較少遊人,仍暢通無阻。

孖崗南峯高386米,東側有路接馬坑山,北峯高363米,東面同樣有路通長連山孖崗4號澗,而南北峯之間東面是老虎坑上源出口。

龜山北坑`*

龜山北坑

龜山北坑,由龜山與蓮花井山之間的山坳位置,東北方向直指大潭篤水塘,龜山只有200多米高,北坑全長也只有300米左右,除一兩個落差較大的石坡外,其餘都是林下荒坑的模樣,途中多處樹木倒塌,看似很久也沒有人跡,不過今天每遇塌樹阻路,地上總有被剪掉的樹枝,而且樹葉還是青綠並未乾透的,看似被剪不過數日,附近還掛上了鮮紅色的尼龍繩,與原本殘破的絲帶形成強烈的對比。

蓮花井南坑`*


老虎山、蓮花井山和龜山,三山由高至低,由西向東再向南,弧形緊接地一起,南面形成一個大窩谷,內藏兩條石澗,分別是蓮花井南坑和龜山南坑。

馬坑山`*


赤柱半島

紫羅蘭山東南相連的山體,其北面大潭中及大潭篤水塘注水後看似獨立於一隅,體積不大,卻被冠以數個山名,由高至矮分別是孖崗山(386米)、長連山(344米)、老虎山(293)、馬坑山(268米)、蓮花井山(256米)和龜山(216)。

馬坑山,隔鄰老虎山,兩者之間是老虎坑,馬坑山右端由海拔70米經過數個山嶺的逐級攀升至左端主峰268米,長約1100多米,於中段山嶺能飽覽赤柱半島及舂坎山,除了東端上山一段較為吃力之外,整體並不太難。

馬坑(SL9號坑)`*


馬坑是孖崗山與馬坑山之間的一條又直又闊的石澗,源於孖崗南峰東面,90度拐向南方後,直出赤柱。於海拔100至150米之間,山峽右旁經常出現大幅斜面石壁,而山峽左邊則被樹木所遮,遊人必須於右邊斜壁上行走。過斜壁後不久,岩牀凹陷成深坑,坑中左旁上方一塊大石平台突出,似是為欣賞石澗景觀而設置的,頗為有趣。

担柴山 ◈ 牛過路`*


担柴山位於西貢半島北端,是一個較大的山體,高372米,山體中心偏東北,海拔180米至200米高的平地,是牛過路,現時仍能找到舊村的痕跡,山峰北面對下的山脊多大石,也是最能飽覽東面 (海下、蚺蛇尖)和西面(船灣群山)海景的地方。

担柴山遠離市區,交通不便,除東面海下有小巴可達及南面荔枝莊有街渡可乘之外,北面串螺角咀及西面鵝頸咀都是海邊,因此昔日由山頂通往該兩處的山徑已被叢林遮蔽  (2013年仍可由山頂通往鵝頸咀,今天已找不到該山徑下山入口)。

雞麻峒`*

雞麻峒大白角山咀

難度︰初⭐⭐()

雞麻峒是西貢石屋山以北伸延之山脈,由蛇石坳約120米高,再攀升至207米。雞麻峒北面山咀白角仔與荔枝莊大白角之間的海岸線,是世界地質公園。

荔枝莊◈白沙澳`*


難度︰初⭐ ()

荔枝莊對出大白角海岸,處於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範圍內,是觀賞地質的理想地點,位置處於赤門海峽之內,風平浪靜,潮退時候,沿岸露出香港罕有的火山沉積岩並且展示出不同的地質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