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蓮花山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蓮花山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89 雷公崗〉藍地水塘〉電塔裂谷〉蝸牛石台〉鯊魚石脊

20250101

#89 兆康〉鳳地〉雷公崗〉藍地水塘〉電塔裂谷〉九逕山稜〉蝸牛石台〉鯊魚石脊〉麥徑引水道〉三聖邨

深井沉澱塘 小風光`*

深井沉澱塘

難度︰初⭐()
行程︰2km/1hr

由深井上山到大欖涌水塘一帶,有兩路可選擇,東面經清快塘,西面經深井沉澱塘。是次行程選擇後者,先穿過深井舊村小巷,未幾已到護土牆盡頭,步上綠色扶手梯級,見有昔日深井公立學校牌坊,穿過牌坊繼續上山,右手邊有大王宮神壇,左手邊是山上的深井村。隨後橫行山腰小路,遠眺風門山、深井寮屋,途中有一涼亭可作休息,轉眼間已去到大欖郊野公園深井管理站的車路,沿路下山,不消一刻已經見到深井沉澱塘,水塘面積雖小,但風光不錯,水面山脊倒影加上塘邊紅葉,不失為小休好去處。

蛇舌坑`*

坑中大石有如蛇舌,不若叫作蛇舌潭

行程︰600m/2hrs

蛇舌坑位於清快塘與圓墩之間,源出馬蹄峒,又名圓墩東坑,與鬼怒坑匯流入深井沉澱塘。澗短但精彩,澗坑坡度不大卻藏於峽壁之間,每遇峽壁必有大潭,須於潭左險攀斜壁橫越,不懂水性實屬危險之途,切記!除要橫越大潭斜壁之外,澗途尾聲還須攀過兩米多高的大斜方石,有手位但無腳位,並不易應付。

相關遊記︰鬼怒坑、圓墩西坑

還要注意,如由沉澱池開始溯澗,須險渡水堤後的水池,若要避過深池,也可由山徑中途入澗。

蝴蝶谷>大欖涌水塘 (七渡河口吉慶橋)`*

大欖涌水塘 (七渡河口)

難度︰初⭐()
行程︰3km/1hr

圓墩山、風門山與馬蹄峒之間的山谷(圓墩旭聲道),漁護署建設了名為蝴蝶谷的郊遊設施,今日所見較數年前荒涼,不知是否因疫情封閉所致。由此地點到大欖涌水塘東端(七渡河口),道路四通八達,多條路線可供選擇,如不想行石屎路(大欖林道)或圓墩郊遊徑,在它們之間也有一條清幽小徑直接到達大欖涌水塘(七渡河口吉慶橋)。

綑遊大欖涌水塘東端 (七渡河口)`*

塘畔紅葉

行程︰500m/0.5hr

大欖水塘東端是七渡河,前人建有吉慶橋及永吉橋,以供村民渡河之用。是日到達水塘邊緣見水位甚低,好奇心下沿水塘邊緣綑行,一路向西,行約500米至南來的一支河溪截斷去路,只能往山脊小徑回頭。途中見對岸人頭湧湧忙於拍攝打咭,不禁覺得這邊寧靜得多,不聞人聲只聽河水滔滔巨響,令人神往。塘邊蘆葦高過人頭,站於其旁,如在樹下;時值凍季,三棵落羽松小樹紅葉份外搶眼。


大欖東坑`*

大欖東坑

行程︰800m/1hr

流入大欖涌水塘的溪澗為數不少,已知有前人探索過的只有圓墩北坑及欖北坑,是日由吉慶橋綑行大欖涌東岸至一澗口,繼而深入探索,初見高崖瀑布,瀑布之上竟有石屎橋樑,但並無人跡,溪澗距離郊遊徑只有二百多米,可惜中途被淺峽深潭阻截去路,只能於坑左石堆竹林離開,筆者稱此坑作大欖東坑。

欖北坑︰待上載

大棠紅葉 楓香林`*

楓香林

難度︰初⭐()
行程︰2km/1hr

每到冬季,人們為一賞紅葉總會令大棠山道人山人海,山道兩旁種了名為楓香的樹種,每當天氣驟降寒冷,就是賞紅葉的好時機,紅葉維持鮮紅的時間不會太長,過後轉為暗淡橙紅,是日路過楓香林,葉子已經暗淡失色,筆者多年行山以來,也是首次拍下紅葉(一笑)。

西白虎坳(伯公坳)>>大棠生態園`*

紅葉--落羽松

難度︰初⭐()
行程︰3km/1hr

大欖涌水塘東端,永吉橋、吉慶橋一帶,如要返回元朗,大致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1.大棠山道經楓香林到大棠 2.元荃古道經東白虎坳到南坑排 3.由西白虎坳經生態園到大棠。

是日遊賞紅葉楓香林之後到達西白虎坳,由佛祖廟穿過橋底,依著梯級徐徐下走,不一會小徑旁邊有一片濕地,濕地上長滿了齊整的白千層,抬頭遠處一片紅葉樹冠,原來是樹叢之中的少數落羽松,為這次賞紅葉之旅加添色彩。小徑平緩好走,很快已經到了生態園後方的大草地,過橋後經過小山崗到達生態園,行山人仕路過生態園不用付入場費,入夜後也不會關門,但要主意不要拍攝園內景物,否則被職員發現可能會收費。

牛寮坑下段`*

凹凸岩坡畔以長流,景色幽雅

荃錦公路川龍段,右邊是大曹石澗、左邊是牛寮坑,牛寮坑又分左右兩源,右源起自荃錦坳、左源起自牛寮村,兩源匯流後被荃錦公路所截,荃錦公路之間的一段長600多米。初段澗闊明朗、小流小池,大面積的岩坡石面畔以長流;中段彎曲轉折,高崖崩裂換上雄偉景象,險攀高崖後,澗道收窄,左荊棘林、右斜峽,穿越荊棘後,踏草走一小段後再攀石坡,隨後已是末段平流,上源村屋就在澗旁,水質不潔,平流段不能涉水前進,可翻上十數米長的草坡返回荃錦公路,完結此短途卻精彩的旅程。

白石橋 大草地`*

寬廣草地

難度︰初⭐⭐⭐()
行程︰3.5km/2hrs

元荃古道石龍拱段,可接上蓮花山山脊線,其東南向山谷之內有不少零星村落,其中一個廢村白石橋就在大欖林道(蓮花山段)之下,海拔430米左右的半濕草地平原,面積有200多平方米,在山野中實屬少見,走進其內難以尋找出路,若然繼續深入,甚至來路入口也難以尋回,應避免黃昏進入。如此難得的廣闊草地,到遊者請珍惜愛護,勿像西貢白虎山、塔門等草地一樣變成黃泥爛地。

蓮花山公立學校、水泥滑梯 (石龍拱)`*

水泥滑梯

難度︰初⭐⭐()
行程︰1.2km/1hrs

由蓮花山南下,將近元荃古道C6104位置,是蓮花山公立學的遺址,空地上保留了完好的水泥滑梯,不遠處是長形金字頂校舍課室,可惜已經塌頂,外牆「蓮花山公立學校」七字仍然清晰可見,附近還有旱廁、小屋及較遠處的塌頂石屋,其牆身附著攀緣植物,顯得優雅。

除可接上元荃古道回程之外,也可登上石龍拱,又或山頂底下橫走山徑再接古道回程,此路不像元荃古道的人工化石屎硬地,感覺更接近大自然。

元荃古道 (石龍拱) 下走油柑頭 出荃灣`*

藍巴勒海峽

難度︰初⭐⭐()
行程︰1.5km/1hr

元荃古道走過石龍拱、下花山之後到達荃灣柴灣角,這是一般結束旅程的途徑,在C6101位置也有一途南下到達引水道,走梯級經油柑頭村出麗城花園。此路下走山谷,再下行山脊,路線開揚,一般難度,可作元荃古道的另一選擇。

桃坑峒 (怪鴨石◈烽火台) `*

 怪鴨石 烽火台

桃坑峒南峰,向南山脈彎彎伸延至西,共長3千米左右,約3/5路程,高210米的山脊上,巨岩裸露,其上兩石突出,高數米,其一側面似怪鴨浮雕,稱為怪鴨石;其二石依邊緣而立,頂闊腳窄,故名烽火台。

桃坑峒南崖`*

桃坑峒南崖

桃坑峒分南北兩峰,雙峰齊高不到350米,「桃坑峒南崖」意指南峰西南面的250至310米左右的一幅裸露岩崖,此崖並不像馬鞍山東馬肚諸壁 (螺旋壁等) 或鳳凰山鳳壁 (見另文) 的垂直矗立危姿,而像是麒麟西崖老人南崖似的陡峭岩石、斜壁或垂直或傾斜,樹木零星攀附著岩石與岩石之間。

由「西坑」至「南崖」,途經崖底一處平地,地上放著一塊斜面長條石,此石為南崖入口標記,之後進入樹帶棧道,扶樹而上,至300米左右,一幅高數米斜面岩坡正面阻擋去路,岩面沒有著力點,也沒有樹木攀附,至岩頂雖是兩三步之距離,但萬一墜下,也必重傷,是膽色與技術的考驗。通過考驗後不久,再次入林,在林中頭頂出現大塊石頭的時候,表示即將到達山頂。

桃坑峒西坑`*


倒崖斜瀑

桃坑峒分南北兩峰,雙峰齊高不到350米,南向山脈彎彎伸延至西,此長長山脈再分出多條向西山脊,脊與脊之間,或成谷或成峽,其中南崖谷內對下180米高為一坳,是山脊溪流之滙點,其中一支西南溪流蜿蜒後再向正西出大欖涌,名叫桃坑峒西坑。

此坑起始是平緩林溪,於120米高左右是長長石坡瀑流,有點像大嶼山大坪坑,坡頂則是開明谷底,不久即到山脊溪流之滙合點,左右皆有山徑。向左轉上山腳後,再右轉是去桃坑峒南崖的路徑。

溪中特別有三瀑︰其一,起始十數分鐘可到達「倒崖斜瀑」,高數米倒斜石崖,流水依斜崖坑邊傾側而下,崖底聚成一清潭池;其二,林陰淺溪完結後,石坡長流開始前,「左右高低石台瀑」,石台左高3米、右高4米,成斜面,流水側傾衝下去,台下深潭池;其三,「級狀石坡急轉瀑」,長長級狀石坡,流水急轉90度、再向下直流。

短遊下花山 捷徑返荃灣*

下花山

難度︰初⭐⭐()
行程︰7km/4hrs

🌏奇形怪石懵佬石

半天時間登山閒遊,由荃灣站出發,先去屯門公路落斜位旁邊的「半月照潭」名穴看看,隨後到柴灣角跟元荃古道路牌上山,引水道後右轉過橋,一段行人路後登上下花山,途中遠眺荃灣西至青衣一帶海景,還有元荃古道之上的村屋、梯田;山峰底下有裸岩巨礫,峰頂大石上設有已經少見的圓墩形測量站。落山後接下花山村路經過西林禪寺、烈女宮至引水道,沿路出荃錦公路,穿過光板田村,繞過荃錦公路,公廁後捷徑返回荃景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