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紫潭7號石澗`*

高瀑淺潭

紫羅蘭山東側山澗流入大潭中水塘,支流繁多,以其澗口編號為名,如紫潭石澗7號及11號。連遊兩澗,於衛徑右轉引水道,第二個澗口下降紫潭7號澗,入口已是急斜落差石峽,峽中坑底填滿石礫,坑右是石壁,稍緩處行亂石澗床,隨後是高峽深坑,不能直降,旁邊山路繞道降至高瀑淺潭;尾段谷口漸闊且見墨綠水塘,十數分鐘後至水塘底。


紫潭11号石澗`*

有如千層糕

大潭中水塘西端深藏兩谷,較南者是紫潭6、7號澗,較北者為8、9、10、11號澗,其中11號澗澗勢多變,石峽坑槽見奇。由塘邊山路綑至澗口,見山崖斜壁,曲折雙瀑合一斜入碧綠大潭,見其幽雅;過8、9號分源位置,來到紫蘭峽,卻有另一險峻壓迫之感,先攀斜崖至半邊壁頂,崖頂以一小窩潭作為緩衝,再過10號澗分源, 輾轉來到凸肚石峽,隨後險攀深坑石壆,過後石峽再變如切割石槽,石槽澗道平面如板,就像雙鹿石澗的奔槽瀑,此時已在引水道底下,以千層蛋糕崖壁完結11號澗下段。

長連坑、老虎坑`*

長連坑

長連坑位於三山之夾谷,北面長連山、南面老虎山及蓮花井山,澗道長直,上源夾於長連、老虎山、下源末入大潭篤水塘。下段石坡坑流、小潭小瀑,還有一幅大壁;上段澗闊卻在陰森林中,乾坑枯葉後窮源至老虎頂。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王母石澗......一條龍`*

「一條龍」之由來

王母石澗源起燕岩頂之西南,是大城石澗其中一支右源,因其東北有王母點兵穴(山澗叢集:源起王母點兵西南),故名。海拔480米以下至大城石澗的一段是岩崖澗床,一連串崖壁飛流急湍直下百二米,遠看如龍躍之勢,故又名一條龍。這條長龍飛流大至可分三段,每段細分亦各有瀑潭,首瀑段「斜」、次瀑段「仰」、尾瀑段「偃」。

大城北坑(北源)`*

雙流合一

大城石澗水量充沛,分支眾多,各自獨立為澗,其主源亦分作兩名,甚為少有,以肥佬麥為界,下段稱作大城石澗,上段名為大城北坑(北源)。北坑首段至西南坑為一般澗途,隨後連環石坡瀑流,稍緩後踏大石走廊,百多米後再現十潭十瀑美譽的短瀑淺潭交疊區,雖在中午時侯,仍覺澗內陰森,此澗特色也,尾聲澗右踏草坡接麥徑離去。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蓮花石澗(九大石澗)`

蟠龍飛瀑之下瀑

蓮花石澗被喻為新九大石澗之一,澗途極長,自蓮花山以西山谷至大欖水塘吉慶橋,足有三千多米,分上下兩段:上段是田夫仔彎曲平流原始地帶,一般不遊;下段止於元荃古道C6111以下的幡龍飛瀑,也有千多米長,全澗精華集中在蓮花走廊(起始紅蓮絕壁,走過彩瀑紅蓮,止於蓮台飛渡)與澗末的蟠龍飛瀑,蓮花走廊之後皆為頗長的谷林陰森河道,石滑難行,或須於澗道旁邊草莽穿梭,山友美其名為幽谷仙蓮,喜歡幽谷者或許讚美。注意澗道雖然平緩,但常有深潭河道阻路,澗末又須橫渡飛瀑,腳下高崖百呎,並不屬於易行路線。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燕岩溪◈走馬崗*

彩燕潭

鉛礦坳以北的大埔河谷,內藏兩大源頭,左源稱打鐵屻坑,右源叫燕岩溪,兩源澗勢截然不同。

相關遊記:打鐵屻右坑

燕岩溪主源由走馬崗與燕岩頂之間的山谷東北流入大埔河出吐露港,元墩下一段荒田廢屋不遊,可依小路前行至水堤位置入澗,澗道寬闊平緩,大石亂置澗床,流水充沛,有如隔鄰大埔滘猛鬼坑,行約300多米後是全澗嬉水之地彩燕潭;過後澗勢陡升,溪水仍然充沛,溪旁大石疊升,大石之下多有小飛流,注意此澗雨後極為濕滑,遠超一星難度評級。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屏嘉石澗◈石板潭(嘉龍潭)◈連環壺穴`*

石板潭(嘉龍潭)連環壺穴

石板潭位於屏嘉石澗,石澗上源雙分,左自黃嶺,右自屏風山,因此由分源位置開始,左源稱之黃嘉石澗,右源稱為屏喜石澗。

石板潭又名嘉龍潭,是東北五潭之一,其餘四潭分別是老龍潭, 新娘潭, 照鏡潭, 霜璧潭 (相關遊記︰屏南石澗老龍潭新娘潭照鏡潭橫涌石澗霜璧潭)。

石板潭上石坡有四個連環壺穴, 既大且深,可藏身軀,壺穴之大相信只有花籃坑的花籃壺穴可比(相關遊記︰花籃坑),大壺穴之上還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細壺穴。要賞壺穴除可溯澗而上之外,還可由衛徑W137之後的漁護署管理站下行山徑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