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溪海岸◈米粉咀`*

米粉咀

千溪海岸 (攝於蚺蛇北脊◈水管路)

千溪海岸位於西貢半島西北,交通十分不便,但其海岸景色非常吸引,尤其是末段米粉咀,無論是水平遠看,還是山上俯瞰都顯其獨一無異的形態。遇上潮退時,還可到米粉咀前端觀看像破邊洲的海蝕隙,置身隙中兩旁是數米高尖頂岩壁。

除米粉咀外,海岸的劍龍石也是主角之一,劍龍頭部有眼窩,紋理縱向與身軀的橫向剛好成對比,更加顯得劍龍維肖維妙,劍龍吸引之處不單如此,而是龍背上還可騎上數人,就像科幻片中的遠古戰士與坐騎, 逗得遊人返老還童。

考究千溪海岸名字由來,可能是短短二千多米長的海岸線就有十多條由蚺蛇尖和米粉頂平行而下的溪流,故名。潮退時侯,整體海岸並不難行,但要注意時間管理。

馬大石澗(中、上段)◈240ML礦洞`

龍穴

🌏奇形怪石︰ 英雄石、青蛙石

馬大石澗是一條寬闊大澗,由馬鞍山村流入大水坑,澗長1400多米,可分三段出入,中段由限制車路水壩開始到英雄崖,水壩入澗、英雄崖下「懸壺飛瀑」左方山路離去,是最短的一段,只有200米左右。

上、下羗山、鹿湖寺院遊 (觀音寺、靈隱寺、延慶寺)`*

鹿湖鄉村小徑

難度︰初⭐⭐()
行程︰9km/4hrs

𦍑山道觀音寺巴士站下車,先到觀音寺參觀,折返過馬路行鄉村小徑穿越坑背、長亭,400米後到達下𦍑山靈隱寺,村後上山行700米到上𦍑山、鹿湖一帶寺院小屋,小路上布置了十數尊不同了名稱的觀音像,漫步到延慶寺出車路接深屈道,加遊深屈至大澳的自然教育徑。


大澳虎山◈將軍石`*

大澳將軍石

難度︰初⭐⭐() (海邊上山⭐⭐⭐)
行程︰4km/3hrs


大澳位處三丫水,海口是高105米的虎山,山上鋪設郊遊徑連接石仔埗,亦有山徑可到狗伸地;虎山以西岸邊距離石仔埗碼頭500米有一小型海蝕拱,石拱傾斜上半部繼續伸展,遠看似是挨著山邊的巨人,此石稱作將軍石,細心留意會發現將軍胯下有一短凸石,傳說胯下凸石原本更長,影響對面海村莊的風水,於是村民半夜將其砍斷去勢。郊遊者可原路折返,老手可覓荒徑上虎山,從郊遊徑返回石仔埗或東行到狗伸地,經寶珠潭回程大澳,沿途欣賞棚屋、探索煤油倉遺址、參觀楊侯古廟、天后古廟及關帝廟。

起子灣>淡水灣>大蛇灣`*

大蛇灣

萬宜水庫西面是擺頭墩和大蛇頂,擺頭墩環山都有郊遊山徑,然而大蛇頂只得東面有北丫村路和麥徑車路,若要欣賞西岸景色,需要步行五公里左右臨海橫山徑,山徑雖無上上落落,但亦無大樹夾道,如烈日當空也十分辛苦,是日女友差點中暑。話說回來,此線可俯瞰深篤「船墳」,岸邊「企人石」,淡水灣石坡澗流(淡水左、右坑)及大蛇灣遺民「動物公仔」,是秋季一條很不錯的長途路線。

大蛇灣被發展商收購後,於千禧年代開業渡假中心及餐廳,但失敗結束,現時所見的機械動物是餐廳遺下的裝飾,也是更早時又一城內熱帶森林餐廳的遺物。

金沙坑(九逕山)`*

金沙坑

九逕山位於屯門以東,山體東西橫向,山腳南面及西面都有麥理浩徑引水道環繞,而山上也多山徑貫穿,因此九逕山系石澗出入都很方便。由南面開始順時針有白石坑、金沙坑、九管左坑、右坑、九逕南坑、九青坑、九逕西坑九逕北坑(裂桃坑)老虎坑丹柱坑(洪水坑)九黃石澗黃棠石澗和欖北坑。

金沙坑初段大石滿澗,中段緩斜,兩旁開揚山坡,隨後石坡有一塊數米高圓身巨石置於坑流中,流水從石頂側旁沖下,成一線瀑,線瀑藏於巨石與岩壁之間,瀑下是數丈闊石坑,坑中儲水及腰,炎熱天時,置身窟穴線瀑底下,清涼萬分,末段平流林蔭,繼而開揚,最後可於澗左山徑離去。

調鯉海岸(調景嶺>鯉魚門)`*

照鏡環海岸

調景嶺與鯉魚門相隔著魔魔山,平時來往需要使用隧道,大費周章,其實地理上兩地距離不遠,自從連接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華永人行徑開通後,來往兩地方便了不少,墳場以下海邊是市區僅餘小數的天然海岸,海岸全長約二千米,大至可分為三段。

由調景嶺開始綑邊,可由華永人行徑旁邊進入或由墳場直接下降到照鏡環前一個沙灘(2020年記︰藍田隧道興建中,可能會有所影響),沙灘之後走在岩岸上,攀下岩石到達照鏡環沙灘,再踏上傾斜石坡到達山腰村屋之下的石灘,下降石灘之前,可在岩石上樹蔭(只有此地稍有樹蔭)下稍息,遠眺眼前風光,走過石灘之後,會見到一列巨岩,岩石與岩石之間有一條罅隙,可通往岩底,玩過岩石隧道後是石灘中的溪流,流水由山崖沖下,頗為大水,見有遊人以水沖身,提醒水流經過墳場先人之地,此為第一段。

再走上石坡,坡上岩面凹凸起伏,有些位置需要險攀越過, 拋身懸空海邊,腳下海浪拍岸,想起自身不懂泳術,今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雙腳重踏岩石後, 舒了一口涼氣。不久見一個長形綠藻池,之後又是石坡,途中石坡有一個大缺口,繞過缺口途中向下望,深丈許,海浪拍打缺口水花飛濺,過後是岸邊小坡板,僅靠鞋底磨擦力抓緊石面前進,小坡板盡頭是一溪流,溪流旁邊有通道可上行至山上安聯村(相關遊記︰安聯村海灣◈機槍堡、探射燈◈猫頭鷹石),此為第二段。

溪流之後是石灘,石灘再往前行會到大坡板,大坡板較為長途,幸好斜坡上有釣魚翁留下的英泥腳踏,不至全無依靠,在大坡板上已經遠遠看到鯉魚門石礦場中,眾多男男女女在岸邊卿卿我我,心頭頓時放鬆,不經不覺已經到達石礦場。

(此海岸線有一定危險性)

草山東村群(搖斗坪、河瀝背、禾上墩、牛湖托、山尾)◈虎甲搏鬥`*

德華公立學校

難度︰初⭐⭐ ()

草山與狗肚山之間,有兩條大溪,分別是蚊坑與坳背灣坑,兩溪相夾一脈,源頭形成大山谷,谷內有七村,分別是搖斗坪、河瀝背、禾上墩、牛湖托、山尾、坳背灣及石榴洞。七村之中僅有搖斗坪、禾上墩與河瀝背仍有人居住,其餘都已荒廢。七村中央昔日建有德華公立學校,現時學舍仍在,上述有人住村落有水泥行人路連接,其餘都是山徑泥路。

蚊坑左側行人路過橋後,上山路旁有屋地花園,園內有數隻惡狗,園門無關惡狗衝出,筆者不太怕狗,每次轉身向著狗狗,狗狗都會停步或退後,今次竟然繼續衝前,迫得筆者使出絕招,快手卸下背囊擋著惡狗,往時狗狗必退,但此狗非常兇悍(其餘狗隻已退),仍然進迫,筆者唯有再次使出絕招之中的絕招(兩年後遇上更兇悍的狗狗@),推前背囊,進兩步同時大嗌一聲,兇狗終於投降撤退,險勝一招後, 切法脫離現場,仍然面向狗狗,一步一步慢速後退,直至距離越拉越遠,讀者謹記不可轉身就走,否則兇狗必追咬小腿。


石龍拱下引水道 險攀橫越清快塘 下達青龍頭

汀九橋

難度︰初⭐() (引水道盡頭之前),引水道盡頭之後須險攀不作評級
行程︰13km/5.5hrs

由荃灣去大欖必走石龍拱半山的元荃古道,再駁其他路線,如不上山又可否行引水道呢?答案因人而異,引水道去到接近清快塘會終斷不能再行,如是老手,可險攀上山橫越清快塘後,接回其他路徑。

丹桂坑(洪水坑)`*


丹桂坑又名洪水坑,九逕山以北有兩條頗為相似的石澗,分別是丹桂坑和老虎坑,由九逕山主峰及副峰平行北向流去元朗屯門走廊,源末途中都有一個小水塘,由200米高左右開始至小水塘都是平緩坡度,時有山徑出入。

大圓石澗(大玄石澗)`*

吐龍瀑

🌏奇形怪石小丑石

大圓石澗又稱作大玄石澗,取大帽山與圓玄學院之名,是舊九大石澗之一,也是「帽山五澗」之一員,其餘四澗是大城石澗大曹石澗燕岩溪梧桐石澗

大圓石澗可分四段︰
1. 由圓玄學院至引水道,引水道以下被水壩截水及澗旁有村屋,不宜溯遊。
2. 引水道至龍門郊遊徑,寬闊大澗,大石互疊於澗道,澗途之三份二為分源位,有一塊巨石置於澗,流水迫於石旁瀉下,衝激下方石台,水花四濺如飛絮,此為一瀑景。
3. 龍門郊遊徑至相思林徑,是最精彩的一段,去到澗途之三份一,是一個又大又深的水潭,潭旁人工鋪設,刻上肥佬樂園,遊人稱為銀花潭,不久澗勢陡起,引述香港山澗叢集:「九龍吐珠轉折多姿的瀑流相繼顯現在旅者眼前」,銀花潭百米距離之後是吐龍瀑、飛絮瀑、白龍躍水,過後澗勢稍為緩和,分源後澗勢再次陡峻,不久遇上飛猿壁,壁右是深蝕石坑流水直線衝下,可於瀑右石崖攀上,繼續旅途。
4.相思林徑至相思石林。

今日雨後除了水量充足,還遇見多種生物,包括蜉蝣、湍蛙等等

潭崗下坑◈潭崗飛瀑◈潭崗石澗左源◈柏柴石澗下段`*

潭崗飛瀑

大潭篤水塘北面有一個小半島,名大潭崗,其北方山谷內藏多條溪流,溪流由柏架山匯流出大潭篤水塘,遊人稱之潭崗石澗,港島徑以上開始分源,主要分為三源,左、中和右,今次溯遊左源,是最長和較為平緩的一條,河床積了不少幼沙,兩旁樹木夾道,坑道深數尺,像走進了隧道一樣。

潭崗飛瀑:潭崗石澗上源於港島徑旁邊的崖頂石台匯流後,飛跌高崖數丈,水花飛濺,崖底兩旁高牆,儲水數尺,看似一幅山水畫。

柏柴石澗下段,由大潭峽食水缸開始到峰華邨,澗道寬闊,於水面上石坡行走,行走此段只為便捷出市區,不為賞景。

夾萬坑(四疊潭)◈雙鹿石澗(九大石澗)

四疊潭

雙鹿石澗是新、舊九大石澗的一員,吸引了不少資深旅者或初行遊人,一直以來,石澗瀑布名稱頗為混亂, 比較兩本較早著作「香港山澗叢集」(縱橫旅行隊,祁麟峰)及雙鹿石澗(梁榮亨),水壩之後的兩個瀑布名稱,兩書各異,其餘瀑布水潭名稱,皆可互補。

老虎坑 (九逕山)


🌏奇形怪石人頭石

以老虎坑命名的石澗,除了今次到遊的在九逕山以北之外,另一條在港島老虎山與馬坑山之間,兩條澗勢可謂大異。九逕山老虎坑大致可分三段,200米與300米高度有山徑橫越,可作出入點,200米以下澗勢平緩,似左鄰丹桂坑(洪水坑),無甚起伏,九逕山老虎坑沙底澗床,途中沒有樹蔭,幸有小水堤,堤前積起小水池,是嬉水之地。

藏龍石澗(東涌五龍)`*

天梯瀑

身為東涌五龍的一員,必有其過人之處,其可觀瀑布應為最多,其餘四龍各有獨特之處:黃龍兩壁對峙的三龍峽、卧龍險澗的絕龍谷、北龍清澈的玻璃水及東龍直瀑飛墜的鷹頷瀑等等。

相關遊記︰

藏龍大致分兩景區,鬼頭石分源以下是瀑流峽區稱龍吟峽,以上是茂密林區稱藏龍蔽日;龍吟峽內有天梯瀑、龍髯瀑與無名瀑(鬼頭瀑),藏龍蔽日分左右兩源,左源有飛絮瀑、巨人梯、蟾蜍台與藏天瀑,右源側有無名瀑(稜鏡瀑)與無名高崖流瀑,今次只遊右源。

水澇漕、萬丈布(九大石澗)`*

萬丈瀑

水澇漕、萬丈布是九大石澗之一,山腰築有小水塘,遊人稱之天池,天池以下是為水澇漕,以上則是萬丈布。

香港山澗叢集︰萬丈布本為慈興寺西南河稜的總稱。

水澇漕澗口,由鳳凰徑穿過樹林,即見一個又大又深的水潭,水潭之上是石坡短瀑,瀑後又見深潭,連環三潭三瀑,遊者稱之為三疊潭。隨後置身於石峽中,峽內有數個中型潭瀑,之後是一段石坡,坡上見有一個大可容身的壺穴,回望身後遠方是雞公山青林角,百米後見石崖,即天池之下,崖左有梯級可達天池。

天池是山下居民用水,請勿污染,後方是萬丈瀑崖底溪流水池,萬丈布崖高三十多米,可於崖右山徑上行,抵達萬丈瀑頂後,另有一瀑在前,名鼻涕瀑,兩條窄流從上而下似鼻涕。鼻涕瀑上方見三角頂形山峰,名金字塔峰,峰底分源左右,左源是萬丈布上源,在深削崖壁之下,右源是萬丈九曲,離去可登上金字塔峰,穿林後接上鳳凰徑。

海洋公園纜車救援徑「森度遊」◈南朗山*

秘行南朗山

提起南朗山,自然想到童年時的海洋公園,專程老遠跑來觀賞殺人鯨「海威」和鯊魚館,那時是遠離市區的好去處,「自由行」後,人山人海,沒了原味,今次探遊高峯樂園與海濱樂園之間的纜車救援徑。

2020年10月記:當時戰戰兢兢、提心吊膽,怕被職員發現闖進公園範圍,五年後的今天,始知原來救援徑位於政府土地,必須對公眾開放,即是話市民竟被救援徑入口的警告牌欺騙了多年,今天特別抽空,整理相片分享是次園方需要收取費用的「秘行南朗山」。

舊墟滿清一條街、山貝人力橫水渡`*

人力渡船,只此一家

難度︰初⭐()
行程︰3km/2hrs

元朗第一個墟市大橋墩墟於清遷界令後荒廢,康熙八年復界,鄧氏建墟於現時元朗舊墟位置,墟市有東門及南門出入,一縱長盛街、兩橫利益街及酒街,長盛街街頭及街尾各有一廟,分別是大王古廟及玄關二帝廟。長盛街兩旁排列了兩層高的清末樓房,建築風格特別且集中,有滿青一條街之稱號;當中同益棧是現存唯一清代客棧,晉源押是現存最古老的當鋪。較為相似的建築可在九華徑村找到,但不多。


舊墟以北是山貝村及南生圍,兩地相隔一條約50米闊的錦田河,小碼頭的橫水渡船,用人手拉動,全港只此一家。

2022年記:此乃2015年閒遊舊墟時所拍下的照片,世事無常,世界在變,香港變了,已成歴史......

尖鼻咀 邊境魚塘濕地`*

天水圍

難度︰初⭐()
行程︰9km/5hrs

元朗至流浮山,相隔天水圍新市鎮,新市鎮前身是鄰近豐樂園的天水圍魚塘,現時仍有塘壆路可由元朗通往尖鼻咀,邊境路海面布滿紅樹,紅樹布滿蠟蟬,漫步其中一樂也;路盡是尖鼻咀,可翻越龜山塘夏寮到輞井圍,過河後已是天水圍新市鎮。

長洲南岸奇石(觀音灣、白鰽灣)`*

鬼面石

🌏奇形怪石人頭石、饅頭石、長靴鞋、鬼面石、叉燒包、壽司石、花瓶石、海狗石、頭盔石、叮噹石、人頭石、老鼠石、神秘人、玉璽石、烏龜石、彊屍石、坦克車、綿羊石、鬼面石、五行石、屎坑岩

長洲沿岸多奇石,除了官方小長城沿途的十六個石景和鯆魚灣的五行石之外,其餘白鰽石城、觀音灣、東灣仔長洲北岸都有眾多奇形怪石,而官方公布的第7個石景「人頭石」,由林下仰望石身,更似人頭,而且正在哭泣,遊者稱之為「天使之淚」,由天使之淚綑岸至玉璽石途中有巨龍下海。

今次旅程由觀音灣綑岸至花瓶石,行山徑到白鰽灣,綑西岸一小段後接回山徑,順道賞遊五行石,回憶童年穿越張保仔洞後,結束行程。

石澳石礦場海岸◈鶴咀西坑下源`*

石礦場內灣

石澳石礦場位於鶴咀半島,土地灣以南,現已停產,復修工程於2010年竣工,及後用作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沉管工場。

石礦場以西仍有一段約300米長的天然海岸,南面是石礦場內灣,過防波堤後是一個沙灘,沿岸南行是鶴咀下村機槍堡,但沙灘南面有一個陡峭高崖, 由於初次到訪,未知路況,選擇鶴咀西坑下源出鶴咀道,由鶴咀村山路下降至機槍堡後,再綑鶴咀西岸。

鶴咀機槍堡◈鶴咀西岸綑邊`*

鶴咀下村機槍堡

🌏奇形怪石人頭崖

鶴咀下村機槍堡是建於1939年的鶴咀山鶴咀炮台的一部份,隸屬東海岸指揮部。鶴咀炮台位於鶴咀半島東南端,雙四門以南,山腰上面向香港東面大海,而今次探遊的機槍堡則位於鶴咀下村對下海邊,守護大潭灣門戶。

機槍堡部份結構已經倒塌,現時機槍堡有三面有機槍孔的外牆,另外一面則已經塌下,修補後只剩一個門口和樓梯。

遊賞機槍堡後,北行綑岸至陡峭高崖,由崖上溯行「鶴咀西坑下源」返回鶴咀道完結行程。

敬羅家塾>九龍坑山南稜>富亨邨*

紅桐山西脊

難度︰初⭐⭐ ()

位於大埔頭的敬羅家塾建於明朝,是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於1998年評為法定古蹟。

九龍坑山南向山脈斜走下山,途中起伏數個小峰,位於W102至W103之間的一峰高288米,設有測量站,站下路徑有一石寫上玉秀峰三字(OpenStreetMap於2022年標示紅桐山),此峰東脊可下山至富亭邨,路徑明顯易行。

鹽田仔◈全綑馬屎洲*

岩石露頭


難度︰初⭐⭐ ()

鹽田仔、馬屎洲位於船灣海與吐露港之間的較大島嶼,兩島之間有連島沙洲相連,鹽田仔北部是民居地點,山上很大面積是山墳,有輕鬆易行小徑通往馬屎洲,馬屎洲於1999年被劃為特別地區,島上岩石露頭良好,盡顯斷層、褶皺構造,形態複雜,南岸設有自然教育徑,全長1.5公里,可以仔細欣賞多種岩石與其形態,於潮退時更可輕鬆全綑岸邊。

菱角山奇石 (南丫島)`*

鳥人躺平

難度︰初⭐()

🌏奇形怪石巨龜、稜堡、ET外星人、小狗/海螺、凌空飛箭、Pat Pat 石、鳥人躺平/犀牛嘴

南丫島主要有兩山,較高者是陰山353米,次者是菱角山250米,兩山體表都有奇形怪狀的裸露岩石,稍為加以想像,就可以看到神奇影像,今之旅程筆者就看到ET外星人及鳥人躺平,你又能看到嗎?菱角山有水泥小徑連接模達村至索罟灣,是郊遊賞石好去處。

陰山不文石◈北脊出索罟灣`*

元陽疊影重重

難度︰初⭐⭐⭐()

🌏奇形怪石︰曲、直元陽、肥猪石、騎樓石

山地塘又稱陰山,是南丫島最高的山峰,亦只有353米,東面及北西都有村民聚居,而西面及南面都是無人之地;因此遊人常靠北脊及東北山線來往山峰,東北山線路旁有出名的不文石或稱元陽石,距離路徑較遠的石城中,也有一彎曲的元陽石,可稱作曲元陽,前者不文石筆直,可稱作直元陽;遊人經北脊一般會到蘆鬚城泳灘回程,然而也可經較難行的山線下山到涌尾出索罟灣。

陰山南面也有出名的奇石,如跳板石及天空祭壇,西面是直崖稱作陰山連壁,相關遊記:

摩星嶺炮台◈張保仔古道(太平山)`


摩星嶺炮台是二級歴史建築,二戰時是港島西射擊指揮總部,由五組大炮炮位、射擊指揮部、火藥庫及營房組成,指揮部和營房集中於山頂,炮台炮位側由山頂開始,每相隔十至三十米高度設置一個炮位,西向下降至海拔170米左右。

太平北坡(太平山)`*

太平北坡

扯旗山又名太平山,高552米,海拔400米高處有廬吉道環繞山腰,在廬吉道以下北面山坡尤其陡斜,山坡岩石外露,有險要路線由200米高橫山徑(張保仔古道)攀上外露岩石,再上行至廬吉道,探遊者稱之為太平北坡。

太平北坡處於海拔300米左右,過後是山腰樹林之中,林內多處有巨壁巨石,也有人工建築痕跡,是攀石地點之一。此處可由山徑上行至廬吉道橋底或下行反回張保仔古道

西高山◈西高山北坑(下段)`*

西高北坑

西高山,扯旗山之西南,高494米,山體高削,山頂東西向,東南有修整梯級上山,山頂有觀景台,能遠眺維港、太平山、奇力山及港島西面大海。高削山體之西是探遊者稱的西高山西崖,有險惡路線由港島徑攀登上山頂。

西高山與太平山之間,向北山峽內,有支溪流,名西高北坑,指向薄夫林道碧林大夏。北坑分上下段,下段入口是晨運園地,多處大石及壁瀑崖上都有石刻,高瀑崖壁後是林中乾坑抵至橫山徑,是為下段。

木魚山◈鳳尾脊`*

鳳尾台

由寶蓮禪寺到心經簡林,除可經東面大路之外,還可以登上木魚山再前往,木魚山較昂坪只高出二、三十米,走起來並不困難,先由寶蓮寺與天壇大佛之間的公厠向南上山,登至山頂後,東向緩緩下山就會到達心經簡林。

鳳尾脊要算是鳳凰山眾多山脊之中(不計郊遊徑),較易行的一條,由凰峯向西下降至倒腕崖一帶,轉向北下降石河,出石河後,彎轉西向草坡山脊下降至心經簡林坳位。其餘山徑由鳳尾脊順時針數起還有鳳鳥脊羅漢脊、鳳凰徑、茶壺咀天窗脊狗牙脊和一樹坡脊。

鳳凰山山高934米,是全港第二高山,其山勢險峻多姿,前人發掘了不少頂級冒險路線,如倒腕崖鳳壁,次一級的有天門棧道虎吼石河,和其他冒險者愛好的路線,如南巖棧道北巖棧道、白顎棧道(上)()、羅漢峽等等。

羅漢塔頂◈白顎下棧道◈鳳凰徑`*

羅漢峽頂

鳳凰山主峯名鳳峯高934米,北鄰副峰高918米,兩峯之間只有百多米距離,中間為鳳凰門,門下西向是鳳壁石澗上源,亦即鳳峯石河,東向是北天門石澗上源,北天門所在,石澗右側是天門棧道。鳳峯其餘兩條山脊,東向向南向都是鳳凰郊遊徑,而凰峯其餘兩條山脊,分別是西向的鳳尾脊和東北的羅漢脊,鳳尾脊對落是倒腕崖,而羅漢脊對落是羅漢塔,羅漢塔是個四路岔口,西接北巖棧道、東連天門棧道及白顎下棧道,東北與西南是羅漢脊,由凰峯可下行至法門古道。

羅漢塔,凰峰東北向,對下一百米左右,塔十餘廿米高,其北面有石脊棧道石可上至塔頂,若從山下遠看似一座石塔,但近距離南看側似一個羅漢頭,塔南與凰峯之間,稱羅漢峽,是一條石河,一直下降至北天門石澗。

白顎下棧道,鳳峯東北向對下一百至百五米是一列灰白色的岩崖,崖底有一條橫向棧道,西端接連北天門石澗、天門棧道和羅漢峽,東端側可到達鳳凰徑近L023。白顎下棧道比起天門棧易得多,唯一難位是剛過人高的垂直石壁,幸壁頂有一棵樹幹借力,才能攀上。以往從羅漢頭遠看白崖一帶,都未能掌握棧道在岩崖的確實位置(只知如何進入,但不知身在何處),今次有幸遠距離目睹遊人正在棧道內一處停留良久,徘徊不前,相信是在「垂直石壁」努力地上攀石壁」。

往灣洲(Double Island) 東海岸`*

潮池海藻

往灣洲(Double Island),兩島相連一東一西,是日綑遊東島。東島形狀呈三角,西岸面向印洲塘、北岸是直門頭、南岸是黃竹角海,三邊海岸各有不同特色,西岸多淺灘內灣、岩岸平坦,岩色鐵鏽金黃;北岸有全島唯一石塔、半人洞、三角洞及大型潮池可賞珊瑚、海葵;南岸大石下巨岩灰白色,繼而是赤紅沉積岩,最後是紅色沙石灘。總括往灣洲東島綑岸除了須要濕腳之外,輕鬆易行。

石壘脊◈雁谷迷徑◈黄金壁脊◈馬尾脊(杜鵑花)`*

牛押看馬鞍

吊手岩北面,主要有四條路徑登山,西至東分別是石壘脊、黃金壁脊、吊手岩北脊與馬尾脊,除吊手岩北脊須要較高攀登技巧之外,其餘山脊崎嶇但不至太難,當然也不是一般郊遊徑的容易。

吊手岩山頂脊線對下約200米山腰,有一條橫山路徑貫穿上述山脊,稱雁谷迷徑,雖稱迷徑,但經過多年來的開發,不再迷惘。

四月時節,今天看見三種原生杜鵑花:紅杜鵑、華麗杜鵑和南華杜鵑,可惜遇不到與南華杜鵑同屬「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之列的香港杜鵑、毛葉杜鵑和羊角杜鵑。

沙螺灣北岸(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東澳古道`

沙螺灣北岸

🌏奇形怪石︰向海坐厠

今日去紅粉海岸,經過沙螺灣試圖綑邊至䃟石灣,發現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原來是非常接近沙螺灣北岸的......

紅粉海岸◈寶珠潭`

紅粉石圖案

奇形怪石︰黑色海牛石、粉白電單車、蜂巢、海狗、小兔、啫喱、肉粽、綿羊

東澳古道由東涌至大澳,是自然歴史徑,途中經過深屈,由深屈至大澳段,除起初茜草灣至新洲路程,差不多都是沿著海岸線行走。正正此段被一個小山體隔著,其海邊滿是粉紅色的凝灰岩,深淺不一,形狀各異,有的圓滑,有的嶙峋,甚至呈現規律圖案,十分吸引,因此名為紅粉海岸。

紅粉石主要集中於茜草灣北的海岸線,過鐵德樹後,紅粉石漸漸稀疏,直至再到新洲以西,一組岸邊巨岩再現奇形怪石,如黑色海牛石、粉白電單車、蜂巢石、海狗石、肉粽石和綿羊石等等,過後是一整段800多米的碎石灘岸,直至寶珠潭的泥石灘。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北)◈紅石門*

大滘、東心淇、小滘、虎頭沙

欣賞紅石,要到紅石門,那是沉積岩中含鐵礦物氧化後呈現的赤紅色,因位處偏僻,地貌仍然保持完好,不致遇到人為破壞,起程時可花點氣力,由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到鹿湖峒,再下山到紅石門乾門咀;回程可花少點力氣,經迷椏走廊出苗三古道,但要注意路徑較為迷糊,應在黃昏前完成迷椏走廊。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要算是眾多郊遊徑之中難度最高的一條,距離不但最長,路面也是最為崎嶇的。但它是到黃竹角咀必經之路 (相關遊記︰全綑火紅海岸、黄竹角咀鬼手 ),出咀後回程,往往日落黃昏,於郊遊徑鵝髻頂段還可欣賞晚霞景緻,一樂也。

饅頭墩◈水泉澳飛來石`*

飛來石

難度︰初⭐⭐⭐ ()

🌏奇形怪石︰饅頭石、飛來石、試劍石、懸空飛台、石鼓台、僧侶石

饅頭墩以北,水泉澳山多裸岩巨石,其中北脊山徑旁邊有一著名「飛來石」,大石橢圓形約兩米高,石底是另一裸岩,兩石圓面接觸極少,經過風吹雨打,大石仍然屹立不倒,嘖嘖稱奇,不知那裡飛來的大石!飛來石旁邊另有一奇石,奇石依山勢凸出,體積大過飛來石,恰巧大石中央直線裂開,仿似被利劍劈開一樣,故稱試劍石。除此之外,今次的饅頭墩至水泉澳路線還有眾多裸岩巨石在路旁,到遊奇石不須穿越叢林能到達。

睇魚岩頂>燕子岩>長岩頂>罾棚角頂*

長岩頂

西灣山以東海岸線面臨大海,海浪直接衝擊,岩岸風化嚴重,造成企直岩崖及多處海蝕洞、海蝕隙等現象,其中兩處名為燕子岩及企角頭的岸邊,都可由山路達至,前者經睇魚岩頂,後者經長岩頂及罾棚角頂(注意燕子岩異常大浪,不要接近海邊)。

燕子岩對上山峰是睇魚岩頂,山峰由西北觀看尖直,有如將軍澳釣魚翁,都是要從某一角度觀看才可看見尖峰,再往南走橫過長岩坑是長千多半的半島,半島上有兩峰,北峰是長岩頂,南峰叫罾棚角頂,有路徑可經浪茄仔返出麥理浩徑回程。

風琴坑(蜈蚣北坑)`*

風琴壁

西灣山北岸面對大海直接沖蝕,海邊岩岸高崖削直,要溯遊其北面石澗並不容易,較近西灣的一條石澗,仍可綑行岸邊險攀高崖到達(高難極險),澗口左邊有一列二三十米高的石柱崖壁,狀似風琴,故名風琴坑,因其源於蜈蚣地,又名蜈蚣北坑。

此坑長約五百米,溯遊不難,但須綑行數百米海岸,險攀高崖才能到達,出澗接回山徑後,再行二百米左右是蜈蚣地,即麥徑M027附近。

浪茄仔坑◈東天門石澗`*

東天門

浪茄仔坑乃西灣山與長岩頂之間的一條溪澗,由浪茄仔沙灘沿溪北行約500米平流至左右分源位置,右源為主源;左源藏於石峽深坑之內,於坑中仰望見天斬,兩側石峽成門,就像鳳凰山南、北天門一樣,因其在香港之東,故稱東天門,有別於南、北天門以鳳凰山方向為名,此浪茄仔坑左源亦作東天門石澗;石澗之中以天門為名者,獨欠西天門。

相信遊記︰

此澗不斷在石坑中攀升,末段是碎石山崖,不可掉以輕心。

全綑火紅海岸 (黄竹角咀鬼手) 27km / 10hrs`*

火紅海岸

🌏奇形怪石︰鬼手推山、鬼手岩、煙肉岩

全程︰27km / 10hrs (附上分段時間以供入夜前回家參考)

新界大陸東北之最遠黃竹角咀,岸邊鬼手岩無人不識,一般遊人乘船到遊,否則須要翻山越嶺來回起碼20公里,是為挑戰體能路線;此地值得欣賞不只鬼手,還有山咀的一列被地質構造運動影響而推至近垂直的岩板,鬼手面對的正好是直立的赤紅沉積岩,板塊中夾雜著黃、白色,看似煙肉,故稱煙肉岩;稍為北行,會發現海岸顏色轉為黃、白為主,岩板由山邊斜立伸延至海中,板塊與板塊中間較弱部份被侵蝕剝落,剩下較堅硬的黃白色凝灰岩,遠觀頗似千溪海岸的劍龍石前部份和「蝸牛出海」,其餘形態,山友稱之鬼手推山、黃金壁、黃金洞、黃金灘、紅崖山城等等。轉過山咀到北岸,風浪較弱,岩岸復為赤紅沉積岩,海岸線又直又長至烏洲塘,稱之為火紅海岸。

趁著年輕體能還可應付,約了「快腳」一同挑戰全綑火紅海岸,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潮汐漲退,沒有補給等等因數,必須計劃周詳;如要綑遊,必須注意兩個較難位置,一是烏洲塘西岸、另一是塘瀝仔與大王灣之間,下文將會提及。能夠趕及烏蛟騰尾班小巴前完成全綑海岸及回走鹿湖峒,十分興奮及滿足,如不是關節問題,值得再去!

旅途中,某位人兄每隔一段距離都會大叫「簡直是人間仙境!」,事實上火紅海岸景色絕倫,香港境內數一數二:隔海往灣洲,除往灣上的小屋,也是無人之地,海面平靜無波,一片蔚藍,圍繞身邊赤土紅岩,眼前小島山巒,為之人間仙境。

茶壺咀◈天窗脊`*

茶壺咀

鳳凰山多奇景,山峰高聳934米,全港第二高,南有鳳峰、北有凰峰,兩峰底下削壁直崖,各有棧道橫山貫通,分稱南、北巖棧道,南巖棧道(相關遊記︰南巖棧道、天窗峽)入口由西面斬柴坳開始,經過天窗脊及茶壺咀脊後,至出口南天門。兩脊同樣以石景命名,後者於海拔620米左右的山嶺底下有石塔如茶壺咀,故名,山脊位於鳳塘石澗右側,入口於L107以西約200米距離,起步至海拔約350米並不難行,過後漸趨陡斜;前者於海拔720米左右有疊石穿窿如天窗,由天窗沿脊上行將會到達鳳凰徑L024位置。

🌏奇形怪石茶壺咀、飛來企石、斜而不倒、錦鼠觀天、南巖天窗、積木崖、天窗石獸

羅漢塔◈鳳鳥脊`*

鳳鳥石

🌏奇形怪石︰偽仙女梳妝石、卧佛、鳳鳥石、羅漢頭

鳳凰山頂主要有三路可落山,東向和南向是鳳凰徑,北向通往另一山頂凰峰,由凰峰向東北下山,於海拔約800米會見一個十數米高石塔,塔頂兀突不平,形似羅漢頭,故名,塔底是山坳十字通道︰北向下山羅漢脊到法門古道或到羅漢塔頂(相關遊記︰羅漢塔頂◈白顎下棧道◈鳳凰徑);東向羅漢峽可到白顎棧道或天門棧道(相關遊記︰白顎下棧道◈天門棧道◈北天門);南向上山到凰峰再去鳳峰或鳳尾脊(相關遊記︰木魚山◈鳳尾脊);西向途經一樹洞到北巖棧道(相關遊記︰鳳壁、倒腕崖、北巖棧道、羅漢塔)或下山鳳尾脊到法門古道。

鳳尾脊坡度較羅漢脊為斜,其中草坡泥徑於雨後甚為跣滑難行,此脊於海拔600米左右有一石組前端凸出彎形尖石,形似烏喙,其上又有半月形石似雞冠,故稱鳳鳥石。

古洞群山1(大石磨、蛇嶺、鐵坑山)`*

蛇嶺

古洞周邊群山接近邊境濕地,山體不高,最高為麒麟山,也不過是222米,其餘大石磨183米、蛇嶺143米、鐵坑山134米,鳳崗山更加不過百米,只有50多米。

大石磨南北與東西長度相約,各有明顯山徑貫穿,約一千多米距離,主山峰建有昔日兵房、瞭望台、掩體和現時的微波發射塔,而山脊南端約海拔90多米的山坡,則有1927年蘇格蘭近衛隊第二營所砌的石塊軍徽(相關遊記:蘇格蘭軍徽◈大石磨兵房、瞭望台)。

蛇嶺主脊南北走向,南面接壤鐵坑山,特別之處是東西各有多條頗長的山脈伸展,長度約是主脊一半,形成多個坑谷,附近地名如鷓鴣坑、坪坑和鐵坑不知是否和此有關,而多條又長又矮的山脊,又不知是否山名蛇嶺的來源。蛇嶺另一特色是山體表面以短草為主,甚少大樹,因此景觀開揚,周邊如落馬洲河套、深圳福田、馬草壟、鐵坑等等也能看到。

鐵坑山北面接連蛇嶺,西面是落馬洲管制站,山體不高也不大,山脊西端頂豎立著一塊與1949年邊境有關的簡單水泥石碑。

今天行程還包括2013年6月前還是禁區的馬草壟信義新村。

天氣︰大風、大霧、微雨

古洞群山2(麒麟山)`*

麒麟山

古洞周邊群山接近邊境濕地,山體不高,最高為麒麟山,也不過是222米,其餘大石磨183米、蛇嶺143米、鐵坑山134米,鳳崗山更加不過百米,只有50多米。

麒麟山,古洞之西,空中俯瞰近似圓形,主山脊南北走向,東面三脊,兩長一短,形成兩坑,源出古洞水塘,山峰西面裸露岩石嶙峋,山友稱之麒麟西崖,亦是挑戰者愛好路線之一(只宜有經驗人士)。

女婆山縱線 (大水坑>石古壟)`

馬鞍雲海

難度︰初⭐⭐()
行程︰5km/3hrs

女婆山稜線四出,分別指向大水坑、梅子林(女婆坳)、小瀝源及石門,東、南及西山脊有奇石,依次是元陽石、魚簍石及三兄弟石。

相關遊記:

除此之外,南坡有不同路徑可以下山到小瀝源。今由大水坑上山,走過主峰到南峰,轉而南下到石古壟。

輕鬆小長征(小瀝源>石芽背>大老坳>佐敦谷)`*

關公洞

難度︰初⭐⭐()
行程︰8km/4hrs

集鄉村小徑、荒徑、郊遊徑、石屎路、公園、護土牆的輕鬆長征線。小瀝源到左墩谷,相隔大老山,由大輋村上山經荒徑到花鼠坳,此為最辛苦的一段,隨後是修整山路到石芽背接麥徑第四段,由麥徑再到基維爾營,之後是飛鵝山道下山到佐墩谷,佐墩谷公園行護土牆,由彩榮路公園旁邊下山,最後到達九龍灣。

壁屋脊◈尖風山◈大上托*

安達臣道石礦埸發展用地

由將軍澳到尖風山,相隔鷓鴣山(高432米),避開翻越高山,可由鷓鴣山以南剃刀坑左側的山脊到壁屋坳,地圖沒有山脊名稱,或可稱壁屋脊。

尖風山相連葵坳山,位於飛鵝山東側,相對較少人氣,路徑較為迷惘,尤其下山往黃麖仔的一段,山頂附近有塹壕,連同葵坳山、壁屋脊是二戰時期醉酒灣防線的一部份。


大上托昔日是安達臣石礦場,其西面山體已被削下鏟走,正在興建發展之中,其中安達邨已經差不多建成,其餘發展用地正在黃沙滾滾之中。

馬灣涌灰窰◈東涌砲台所城`*

東涌炮台,清朝時稱為「東涌所城」

難度︰初⭐ ()

東涌馬灣涌小山,北面山腳有兩個古時遺蹟:1.唐代灰窰,原址赤鱲角虎地灣岸邊,因建飛機場,於1991年遷移至此。2.東涌小炮台,是法定古蹟,建於清嘉慶,發現時只餘下一角曲尺形的圍牆,為與距離一千米的下嶺皮炮台區分,故稱「小炮台」。

東涌炮台位於小炮台以南的下嶺皮,清朝時稱東涌所城,建於清道光十二年,屬大鵬灣右營的海軍總部,正門石碑刻上「拱辰」二字,北牆設置六尊大炮向海。